新能源知识问答(一)
来源:中国基金报
新能源底层逻由政策驱动变为需求驱动
粉丝问:目前新能源板块涨幅较大,市场存在较大的多空分歧,您如何看待这一板块的未来走势?反弹持续性如何?能否短期、中期、长期角度谈谈?
王夫伟:新能源经历快速上涨后,从交易的角度看,确实会存在止盈的需求,所以阶段性的出现一些波动,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更为长期的维度,且要以产业发展的视角去理解。
其实,新能源与之前的智能手机崛起的路径很相似,现在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从一些数据可以发现,比如,电动车的销量在快速、稳步上升,而且增速依然保持,渗透率不断创下新高;储能方面,目前看增速更高,因为该板块正处于爆发期初期,即0-1的阶段;光伏方面,预计到2030年,装机量可能会达到1000g瓦以上。因此,整个赛道,增长势头不减,且具备很强的持续性。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新能源经历了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其最核心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比如,之前光伏发展成本就比较高,如果政策支持不足,增速就很难维持。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政策驱动。
但是这几年随着技术进步,产业格局,商业模式,市场动因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光伏实现平价,发电成本更低;电动车电池续航里程的问题得以解决等等,之前卡脖子问题得已化解,随之需求被大幅提升,整个板块进入需求驱动的强势发展模式。
所以,随着新能源板块在需求驱动的强势底层逻辑的作用下,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成长性更具生命力。
粉丝问:您如何看待目前新能源板块的估值水平,是否已经处于高估位置?
王夫伟:我们对近期整个板块进行复盘,不难发现,今年4月份,不少核心标的的估值水平在20倍以下,而对应的增速却在40-50%的水平,估值水平明显偏低。回归到现在,市盈率在30-40倍之间,甚至部分标的更高,但相对增速,估值依然是合理的。如果切换到2023年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估值空间,我坚定地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