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平台

公测版

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商
注册-管理-维权-交易

“十四五”时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形势

来源:科学猫经济学论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又面临着国内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挑战。同时,我国在超大规模市场、要素供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也有一些有利条件和因素,将会对新旧动能转换产生重要影响。

(一)“十四五”时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期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涌动躁动,其中最大的变局是中美经济关系从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向了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将会带来全球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和全球秩序的重塑。

 一方面,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趋势。美国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并试图重建新的区域贸易协定以强化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针对我国产业发展制造贸易摩擦,迫使在华高端制造业回流欧美、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外迁,对我国产业链完整性和供应链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2]。“十四五”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可能会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持续全方位遏制我国创新,包括对技术人才交流的限制、关键零部件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等。而我国一些产业升级的创新来源是国际技术和设备进口,创新封锁使得我国短期内难以通过国内生产和研发替代,有可能延缓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13]。

 另一方面, 我国以加快推动WTO必要改革和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经济治理,加快推动与周边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争取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主要区域经济体和美欧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构建金砖国家大市场、新兴经济体大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大市场等,有助于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支持产业高质量开放合作。

 (二)“十四五”时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

 “十四五”时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快速突破和广泛应用,数据正在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促进智能制造、创新设计等新的制造模式以及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14]。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技术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成为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新风尚,智能经济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正在加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生物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基因组学、再生医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正以比“摩尔定律”更快的速度发展,向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不断渗透,正引发产业发展深刻变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经济性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大幅提高,2018年已达到26.3%,比10年前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成本却大幅下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绿色复苏和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先进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正驱动工业经济由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拓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是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即使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技术出口,但技术外溢效应是无法阻挡的,我国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创新要素支撑。二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平台化等将推动全球产业价值链加快重构。我国加快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机会加快提升我国产业价值链水平。三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处于相同起跑线,或者落后不太多,我国有机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抢夺主导权。当前我国在部分领域的技术创新突破进一步加快,高铁、5G、量子通信、北斗导航等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竞争格局正在从梯队追赶转化为局部同台竞技,一些重大创新处在世界攻坚突破前沿,正在由追随者向领路者转型,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要素支撑力越来越强。

 (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跨过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期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GDP有望跨过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应该看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跨越高收入门槛提供了基础条件,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反过来也为高质量发展创造需求拉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需求结构剧烈变动的新时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人口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正在成为我国产业发展新的比较优势,将会显著改变原有的需求结构,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将带动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工艺、性能变得“挑剔”,个性化需求、体验性需求、精神文化消费和品牌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文化、娱乐、教育等相关服务消费需求的扩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养老健康、休闲娱乐、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15]。

 二是老年人口和婴幼儿这两类人群特定消费需求增加,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蕴含着巨大的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护理服务、老年休闲、老年旅游、老年教育以及老年用品开发等行业发展有望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面二孩”等政策的调整带来的新生儿增加,将会带动母婴医药、奶粉等初生婴儿用品以及儿童服饰、家具、童车、玩具等市场需求增长,推动与儿童成长相关的动漫、婴幼儿教育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人民群众对个性化、高品质、多样化产品需求增加,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绿色健康的要求提高,将会给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将会给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健康管理等行业发展带来契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我国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网络租车等互联网新应用加快涌现,正展现出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

 (二)“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改革攻坚的关键期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深入推动深化改革,这将会极大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十四五”时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落地的关键期,也是改革攻坚取得决定性突破、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更加成熟定型的关键期。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新一轮深化改革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基础和垄断性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开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和电信等行业的准入限制和门槛,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形成行业内竞争的新局面,将有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打破金融部门的垄断地位,推进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企业支持、服务产业升级的作用;加大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多种形式的混合经营,加快医疗、健康、教育、金融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有利于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产业新增长点形成。

 二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军民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等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引导和支撑作用。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对于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