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做法登上央视
来源: 南京日报
本报讯 (记者 余梦迪 通讯员 张蕾 练红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一年来,我市按照“全覆盖”“五有”等标准,多层次推进专业规范、多元亲情服务,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不断延伸职能、拓展服务。4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军事国防时空节目在《守护——退役军人保障法施行纪事》专题中,介绍了我市依法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营造全民参与拥军优属良好氛围的暖心做法。
“是汤律师给了我信心,一直全力帮助,就像亲人一样……”戴毅是一名退役老兵,去年7月1日,公司违约解除了他的劳动合同。为此,他找到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咨询求助,中心法律服务工作站的汤律师热心帮他查找有关法律知识、梳理证据。今年1月5日,经劳动仲裁委裁决,违约公司最终支付戴毅两倍的经济赔偿金共计6万多元。他没有想到官司能打赢,而且还获得了赔付。他觉得服务中心的律师更懂老兵,特地送上写有“亲如家人,贴心服务”的锦旗表示感谢。据了解,我市13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有法律服务站,102个街镇和部分社区(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设有法律服务点,通过各种方式为退役军人提供优先的法律服务,专业的律师帮助不少老兵解开了心结,化解了矛盾。
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有80多名退役军人,村里成立了退役军人党支部,由年轻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雷立峰担任党支部书记。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1支专业队伍、5支红星志愿者服务队、N个服务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各种平台,并提供政策咨询、学习、就业等各类服务,形成1+5+N的“老兵服务老兵”的特色,每个老兵既是被服务对象,也是参与服务人员,促进了村子的和谐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吸引了城里人、外地人前来旅游观光。
突出“军”味和尊崇,着眼服务和关怀。南京1331个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早已遍及全市乡村和街道社区,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兵”至如归。其中,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等9家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或全省“百家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去年成立的玄武区退役军人之家综合体成为南京双拥和红色文化新地标,他们将服务机构、双拥和退役军人展馆、军事主题广场等融为一体,将国防教育、双拥展示、红色传承与服务保障同步推进,营造关心国防、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有效增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获得感。
南京市双拥办主任、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明雁介绍,经过三年努力,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正向着高质量迈进,今年将实现百分百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完善三级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一体化服务保障平台,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打下坚实基础。